近期,国家标准GB/T 45579-2025《机器人智能化视觉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正式获批发布。
该国标填补了全球范围内机器人智能化标准领域的空白,为智能机器人质量提升和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将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功能实现”向“智能分级”跃迁。
01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中最高层级的标准。在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通过标准引领战略,以标准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
随着全球智能制造升级,机器人智能化视觉的成熟度已成为衡量产业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标尺。但目前行业面临“有产品无标准”的困境,机器人产品智能水平层次不齐,市场缺乏正向发展引导。
02明确指标
明确指标的测试与计算方法
本标准首次明确了机器人智能化视觉测试包括视觉算法测试、整机测试,并结合机器人应用需求,定义了包括人体姿态估计、人脸识别、字符识别、物体识别、安全性的5 大类 19 项机器人智能化视觉测试指标,并详细描述了指标的测试与计算方法。
03适用范围
明确不同等级要求与判断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的智能化视觉评价。结合机器人应用场景,针对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创新性地定义了3类视觉智能等级,并明确了不同智能项目的等级要求与等级判断依据,帮助企业精准定位产品层级,明确机器人智能化视觉发展基线与提升方向,推动行业上下游持标规范机器人设计和生产,提升产业整体智能化品质。
04专业评论
国家级机器人智能化标准建立十分重要
1、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国家级的机器人智能化标准,能够建立统一的智能化评估体系,帮助行业客观衡量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在研发阶段及时识别并整改潜在缺陷,以“研发-测试-认证”的闭环生产,提升资源利用率,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郑军奇
2、标准化,对于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市场合规发展至关重要。未来,会发挥在机器人智能化方面的技术优势和柔性制造场景的海量应用经验,以标准为纽带,持续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智能化发展。——节卡机器人CTO 许雄
新标准解决了视觉评价无标可依的困境,更通过分级机制驱动技术分层竞争。其与自适应、可靠性等标准协同,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标准体系从单一性能向综合智能评价演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